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最近

最近挑战了一下Linux下的平铺式wm。先是挑战了一下dwm——基于源码进行配置和拓展的wm。它的“主从窗口”的设计我很喜欢,但是它基于源码是真受不了——不仅改配置很麻烦,打拓展还要依赖版本相关的patch且极易起冲突,搞得我每打一个patch都要在git上commit一次,害怕什么时候翻车了。(小插曲:中途打一个patch时起了冲突,我去手动解决,没想到解决后编译不通过,因为有一个未声明的变量,给我整吐了)

然后转战bspwm。这个wm的“只做wm”的理念让我耳目一新,也导致我配置了一段时间,不过比dwm那种魔改源码的级别要好多了(我只想用个wm而已,真不想理解wm是怎么工作的)。目前用bspwm+polybar+sxhkd。(小插曲:之前用dwm的时候尝试写个py脚本运行xsetroot来设置status bar,但让我没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——dwm的autostart的patch启动的daemon,在dwm退出后不会自己退出,导致如果登录两次的话,这个status bar的刷新频率会变得很古怪。最后发现这玩意本身就是这样的,不能解决,除非加个锁,所以我用slstatus调用脚本了……)这里sxhkd还有个坑,就是一个含{}的快捷键的命令下出现的第二对{}的结果会很诡异,解决方法是用shell变量把命令里的{}给存起来……之后看着manpage改改sxhkd的配置,删掉麻烦得要死的st换成alacritty,看着wiki和example配置一下polybar……就差不多配置好了。

目前还没给polybar加网络状态,现在是用NetworkManager,还是dhcpcd,还是systemd-networkd好呢……

还有一个新发现是更新了内核以后如果不重启,tuntap就用不了了,之前还以为是什么问题……

不知道什么时候的补充:KDE永远的神!!不折腾这些奇怪的WM了。